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王晶)春节临近,正是居民消费旺季,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对质量问题决不姑息,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要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舒心过年。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已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了重要民生商品服务稳价保质工作,聚焦生活必需品、住宿、交通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加强价格监管执法;聚焦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消费食品和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聚焦服装玩具、烟花爆竹、燃气用具等节日旺销品以及涉及安全的重点商品,守牢质量安全底线。
“也请大家放心,我们对质量问题决不姑息,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要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舒心过年,要让节日的生活烟火升腾,让消费市场热辣滚烫。”
况旭表示,质量监管始终是市场监管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质量安全问题,市场监管部门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重护盾,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事前,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一些高风险产品,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比如去年总局将燃气“减压阀”等6种产品新纳入生产许可范围。
事中,督促生产销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2024年,有96.67万家生产销售单位建立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安全员127万人,同时,还建立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率先对电线电缆、燃气用具、电动自行车等9类产品实施了质量追溯。
事后,充分发挥监督抽查和执法“利剑”作用。2024年一共抽查羽绒服装、玩具等147种产品,发现并处置不合格产品3612批次。市场监管总局查处儿童用品、消防产品、电动自行车相关违法案件共计23000余件,学生书包、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等产品的不合格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4.1、14.6和11.6个百分点。
此外,注重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持续组织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发布电热毯、室内取暖器等重点产品的消费提示,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
消费环境好不好,消费者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介绍,2024年以来,消费者投诉举报增速比2023年下降了18.6个百分点,实现了五年以来增速首次大幅下降;通过处理投诉举报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7.2亿元,同比增长17.1%,24.2%的消费纠纷实现了源头化解,消费者维权效能明显提升。
他表示,将大力破解消费痛点问题,让消费者安心。总局将组织开展“守护消费”执法铁拳行动,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偷工减料、虚假营销等顽疾,开展家用电器、网售消费品等缺陷产品召回行动,强化监管部门“排雷”能力,为提振消费“保驾护航”。
在推进消费供给提质方面,今年总局将会同多部门启动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培育一大批放心商店、放心市场、放心网店、放心餐饮,发展一大批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探索流量扶持、信用激励、金融赋能等手段,让良心商家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在提高消费维权能力方面,今年将全面升级12315平台,拓展基层消费维权服务网络,推广消费纠纷在线和解机制,强化大数据赋能,从接诉即办转向未诉先办,让消费公平更加可感可及。
束为表示,将创新打造共治共建格局,让消费者更舒心。完善消保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落实“谁监管谁维权”,支持媒体依法监督、支持消协更好履职、支持行业自律合规。创新和加强消费投诉公示、消费提示警示、消费教育引导,降低消费者“踩坑”风险,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春节临近,正是居民消费旺季,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对质量问题决不姑息,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要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舒心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