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建筑打卡名单又+++!设计师建筑师眼中的当代臻选(Vol2)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5-03-21

  建筑,是时代的镜子。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充满智慧的古人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古代建筑的辉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材料、工艺的更新,建筑迈入了近现代大门。从充满神秘感的哥特式建筑、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到极简主义的现代建筑,建筑在为人类遮风挡雨的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走向新设计文明”为核心使命的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希望从数以万计的建筑中为大家梳理出“全球近现代 100 座杰出建筑”。从这些经典建筑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建筑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更能感悟人类科技文明的不断迭代向上。我们采访了多位才华横溢、极具国际视野的建筑/室内设计师,看看他们眼中的经典建筑是什么?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建筑/室内设计师付思量、马艾洋、马之若、姚晓冰、江波的推荐建筑以及建筑对他们人生的启迪。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中国北京)、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国上海)、中国华润大厦(中国深圳)、香港中银大厦(中国香港)、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美国西雅图)、荷兰舞蹈剧院(荷兰海牙)、波尔图音乐厅(葡萄牙波尔图)、哈德逊城市广场(美国纽约)、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美国波士顿)、华特·迪士尼音乐厅(美国加州)、贝克特珍本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萨伏伊别墅(法国巴黎)、光之教堂(日本大阪)、阿利耶夫文化中心(阿塞拜疆巴库)、柏林犹太博物馆(德国柏林)、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法国巴黎)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这栋建筑对我的影响很大。当时处于学生时代,目睹了这座建筑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并且有幸和团队参与了其中偏后期的建设,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个项目的魅力和挑战,这段经历对我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您希望以“当代设计史现场”为定位,以“走向新设计文明”为使命的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呈现哪些展览?

  我希望旁观者设计博物馆能更以本土特色为主,通过一系列能够体现重庆独特魅力的设计作品,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重庆的设计文化和创新精神。除了有关设计史的展览,我也想看到本土创新的设计展览,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激发创意灵感。同时希望博物馆可以邀请相关知名设计师举办展览和交流活动,设计师们可以去深入了解特定设计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创新点,推动设计行业持续发展和进步。

  古根海姆博物馆(美国纽约)、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巴黎)、迪拜哈利法塔(阿联酋迪拜)、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毕尔巴鄂)、圣家族大教堂(西班牙巴塞罗那)、万神庙(意大利罗马)、光之教堂(日本大阪)、瑞士洛桑学习中心(瑞士洛桑)、米拉之家(西班牙巴塞罗那)、埃菲尔铁塔(法国巴黎)

  在这些建筑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光之教堂(Church of the Light),由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之所以让我感触颇深,是因为它完美展现了建筑如何通过极简设计触动人心,并创造一种深刻的精神体验。

  第一:光的运用。光之教堂以一条简单的十字形光线作为设计核心。这种设计摒弃了复杂的装饰,通过自然光的引入赋予空间神圣感。这让我意识到,建筑不需要依赖奢华的材料或复杂的结构,简单的光与影就可以传递深刻的情感。

  第二:极简哲学。这座教堂体现了“少即是多”的理念,运用了混凝土、光线和几何形状三种最基本的建筑元素。这种简洁却富有张力的设计方式让我重新审视,建筑的本质不在于复杂,而在于纯粹和意义。

  第三:与环境的对话。教堂被自然包围,其设计不仅尊重周围环境,还通过空间和光线的巧妙处理,创造了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连接。它让我理解到,建筑并非孤立的艺术品,而是一种与场地共生的存在。

  第四:精神性与情感共鸣。站在教堂的空间内,简单的光影会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它并没有直接提供答案,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方式鼓励人们去思考和感受,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建筑可以如何成为思想和灵感的媒介。

  您希望以“当代设计史现场”为定位,以“走向新设计文明”为使命的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呈现哪些展览?

  展览内容:梳理设计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以装置或展品展示未来的设计愿景。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中国北京)、北京大兴机场(中国北京)、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中国上海)、杭州国家版本馆(中国浙江)、何陋轩(中国上海)、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瑞士瓦尔斯)、克劳斯兄弟田野小教堂(德国梅谢尼希)、草屋根La Collina(日本滋贺县)、仙台媒体中心(日本仙台)、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广场(日本神奈川)、挪威 UNDER 海底餐厅(挪威)、阿布扎比海上卢浮宫(阿联酋阿布扎比)

  克劳斯兄弟田野小教堂对我的影响最大,该建筑的造型简洁,且建造过程极具故事性。

  您希望以“当代设计史现场”为定位,以“走向新设计文明”为使命的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呈现哪些展览?

  我希望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呈现中国当代建筑展、乡村振兴展、城市更新展、AI建筑展等展览。

  中银大厦(中国香港)、国家体育场(中国北京)、马赛公寓(法国马赛)、流水别墅(美国宾夕法尼亚)、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光之教堂(日本大阪)、范斯沃斯住宅(美国伊利诺伊)、巴塞罗那德国馆(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新加坡)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巴塞罗那德国馆,对我影响很大。巴塞罗那德国馆以其简洁的设计和昂贵的建材(如大理石和洞石)在现代主义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巴塞罗那德国馆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由三个展示空间和两部分水域组成,主厅平面呈矩形,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大胆前卫的思想,以其独特的设计思考去完成的作品。德国馆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性、孤立性的室内空间形式,采用了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首次确定了流动空间的概念。这种设计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对后来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的设计理念。

  您希望以“当代设计史现场”为定位,以“走向新设计文明”为使命的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呈现哪些展览?

  我希望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可以呈现现代美学、东方美学、传统手工艺、艺术品、软装展示、设计手稿、人居设计风格演变史、设计书籍品鉴等展览。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北京)、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中国湖南)、澳门新濠天地酒店(中国澳门)、北京丽泽SOHO(中国北京)、北京银河SOHO(中国北京)、北京望京SOHO(中国北京)、上海凌空SOHO(中国上海)、哈尔滨大剧院(中国黑龙江)、安吉文化艺术中心(中国浙江)、鄂尔多斯博物馆(中国内蒙古)、北京胡同泡泡(中国北京)、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国浙江)、宁波美术馆(中国浙江)、知美术馆(中国四川)、梦露大厦(加拿大多伦多)、丹佛住宅“垂直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塔尔多哈)、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法国巴黎)

  哈尔滨大剧院对我的影响最大。位于哈尔滨的湿地环境中,哈尔滨大剧院的设计呼应了这座北方城市狂野的精神力量和严酷的气候条件。建筑就像是由风和水塑造而成,完全融入到了自然和地形之中,注入了当地的特征、艺术与文化。这座建筑表达了周围地区蜿蜒的景观,其弯曲的表面由柔和的白色铝板构成,成为了一部由边角和表面,柔软和锐利构成的诗篇。旅程从越过桥梁来到哈尔滨文化岛开始,起伏的建筑表面围合了一座巨大的公共广场。在冬季的时节,融入了冬日的雪景之中。

  您希望以“当代设计史现场”为定位,以“走向新设计文明”为使命的旁观者设计博物馆呈现哪些展览?

  我希望旁观者设计博物馆拥有多个展厅,为各类当代艺术展览提供充足的展示空间,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当代展陈形式要多样,与传统展陈的巨大区别,在于受众者参观过程中的意识调动,如片段构成逻辑的方式一样,在有限的展品内让观众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是当代主流的布展新概念。单一的展示形式会降低观众的兴致,新颖的展示形式总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关注。观众参观和游览的过程,也是一个布展调动观众情绪和兴趣的过程,形式多样的展品能调动观众不同的观感刺激。

  文化背景是展示的支撑骨架,设计和创意包装是展示的优美之躯,两者关系共生共存,观众的所见是创意和设计,所感受和认知是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