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记者 陈超】建筑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建筑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6月25日,安永大中华区重磅发布《中国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这份基于34家上市公司年报的深度剖析,揭示了数据背后的机遇与潜在挑战。
报告显示,2024年30家上市公司的新签合同额合计人民币184,411.76亿元,同比下降3.44%(数据来源:安永《中国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在这一背景下,境外业务占比及变化情况备受瞩目。
安永大中华区政府与基础设施事业部主管合伙人兼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2024年整体新签合同额有所回落,但部分领军企业的境外业务占比却逆势上扬。以中国建筑为例,其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9%,这一强劲增长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彰显了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杨淑娟介绍,2024年建筑企业境外业务占比小幅提升,如中国建筑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9%。企业“走出去”时,需关注政治、法律、财税、金融、供应链及运营等风险。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企业要构建“穿越周期的新生存法则”,重视风险管控与合规管理。
中国建筑企业出海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杨淑娟认为,企业应聚焦核心业务、创新项目模式、明晰战略方向、深耕重点区域、优化协同发展体系以及赋能海外机构。当前国际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存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海外基建需求旺盛,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新建与升级改造需求大,为中国建筑企业提供广阔市场。出海可帮助企业摆脱国内激烈竞争,寻求新增长点,拓展业务范围、增加营收渠道、提升盈利能力。
然而,出海之路充满挑战,法律条款差异、文化差异以及境外冲突事件风险等,都给企业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为应对这些挑战,杨淑娟认为企业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入市场调研,组建专业团队,收集分析目标市场政策、经济、法律、文化信息,为海外业务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加强法律意识,建立健法律团队或聘请当地律师,确保项目全流程合法合规;三是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融合,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项目科技含量与施工效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提高中国建筑标准国际认可度;四是优化管理模式与流程,构建敏捷组织架构,适应不同国家地区市场环境与项目需求。
建筑行业高能耗属性突出,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减排成果量化披露至关重要。目前部分建筑企业已开始行动,但从行业整体看,减排成果量化披露存在标准不统一问题。有的企业侧重于能耗降低数据披露,有的聚焦于碳排放减少量,缺乏统一规范使得投资者、监管机构等难以横向对比企业减排成效。
安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张晓蕊接受环球网财经采访时指出,量化披露减排成果显得至关重要。她建议,将统一且规范的碳核算视为量化工作的基石。其次,设定科学减排目标,为减排路径及量化工作提供清晰指引,目标制定时需综合考虑排放基线、时间范围、目标类型及水平等要素。最后,进行目标拆解与进展追踪,将公司减排目标拆解为可量化、可追踪的关键进展指标,并与监管披露要求的具体条目相对应,以此全面、透明地满足披露合规要求,清晰展示企业在减排各个维度的实际进展与成效。
当前上市建筑公司在ESG披露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张晓蕊坦言,部分公司的ESG报告在内容充实度上还需要加强,具体数据和实质性举措的呈现稍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客观评估。提升报告的信息含量与质量,摒弃形式化的披露内容,既是满足日益严格的监管期望,也是增强市场信任的关键。
此外,企业也应关注将ESG数据与财务绩效结合分析。ESG数据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多方面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财务报表。联动分析ESG与财务数据能够让各利益相关方更充分的了解企业。
张晓蕊强调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的平衡是当前企业践行ESG管理的核心挑战。从短期角度看,ESG初期投入不仅包括设备、技术投资等显性成本,还包括管理流程变更等隐性成本。但是,长远来看,良好ESG实践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降低运营风险,从而带来潜在财务收益。如积极践行绿色建筑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在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进而增加营收。
报告显示,2024年上市建筑公司平均市净率仅0.68,房建板块更低至0.50。面对市场估值偏低的现状,数字化转型犹如为传统建筑行业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成为提升估值的关键引擎。杨淑娟表示,尽管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部分企业已通过数字化转型尝到了甜头。
数字化转型可从多方面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估值。首先,通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可直接增加企业的利润,提升其内在价值。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系统,企业能够实时监控项目进展,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其次,数字化转型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开拓新业务模式,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与想象空间。建筑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与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生态。
然而,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诸多挑战。杨淑娟指出,资金投入大、技术人才短缺是制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障碍。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规划并分步实施。”杨淑娟强调,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投资回报机制及构建数字化生态体系。企业应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研发的投入,培养和引进既懂建筑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新签合同额、境外业务拓展、“双碳”目标下的ESG披露与绩效结合,以及数字化转型对市场估值的影响等方面,建筑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安永专家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与启示。
从新签合同额微降中的境外结构性机会,到ESG披露背后的绿色价值重估,再到数字化驱动的效率革命,建筑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切换。
安永方面认为,天富代理注册未来,建筑企业需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加强风险管控,完善ESG披露与绩效结合,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下,建筑行业有望在数字化、绿色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